2021學年,余杭區中等職業教育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全國、省、市職教大會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職成〔2020〕7號)、《浙江省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浙政發〔2020〕27號)、《浙江省職業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杭州市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函〔2021〕47號)、《余杭區“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余杭教育高質量發展奮進計劃》(2021-2025年)文件精神,進一步規劃全區職業教育整體布局和專業設置,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人才需求精準對接,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加快構建全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培養更多高素質復合型技術人才,更好服務全區職業教育和地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區域學校概況

1.1.辦學特色明顯,專業集群發展

行政區劃調整后,我區中職學校由原來的7所縮減為2所(良渚職高和閑林職高),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其中閑林職高有19087.89平方米為租賃用地),共有在校生3265人,在職在編教職工237人,專任教師234人。相較分區之前,整體學校規模和專業數量相應減少,但2所學校整體辦學實力較強,且均已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和專業集群建設。

良渚職高堅持走“質量強校,文化潤校,特色亮?!钡膬群l展道路,并結合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和辦學實際,致力于打造一所“良渚特色、杭州示范、浙江知名”的現代化職高,在辦學實踐中學校逐步構建起與地方產業發展相契合的“三大專業集群9個專業”的格局,即“化工環保類(精細化工技術、環境監測技術、分析檢驗技術)、烹飪類(中餐烹飪、西餐烹飪、中西面點)、財經商貿類(會計事務、物流服務與管理、休閑農業生產與經營)”的專業結構。其中,烹飪專業是浙江省優勢專業,化工專業是杭州市名專業。

閑林職高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提質培優,引領教職員工爭做學習強手、教學先鋒、管理能手、服務標兵。近60年的辦學歷程,學校構建了以“閑文化”為核心的特色文化體系,形成“教育服務、現代制造、數字文創、園林藝術”4大專業集群。其中,幼兒保育專業是浙江省高水平建設專業,電子電工專業是浙江省示范專業,電梯安裝與維修保養專業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個電梯相關的專業。

1.2.以評以創促建,主要成果突顯

2021學年,兩校繼續穩扎穩打,既注重學校的整體規劃,又關注專業的特色發展和學生的綜合培養。閑林職高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服務全民終生學習”項目第一批實驗校、浙江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示范校、杭州市手球示范校、杭州市示范教科室、第三批“清廉學?!笔痉饵c等;良渚職高獲浙江省餐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浙江省實習基地(中職烹飪“傳創式”實習實訓基地)、浙江省健康促進學校(銀牌)、復評為杭州市中小學幼兒園(2022-2026)示范教科室等。此外,良渚職高《千年文化宴:烹飪傳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閑林職高《全科畫像·能力進階·課園融合:中職幼兒保育人才培養創新》分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良渚職高教學成果同時經由省里推薦送評至全國角逐國家教學成果獎評選,充分彰顯了兩校的整體辦學實力和成果凝練。

二、學生發展質量

2.1.堅持黨建引領,擦亮“黨建+育人”品牌

2021學年,全區各中職學校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立德樹人工作各方面,擦亮“黨建+育人”品牌。良渚職高全體教職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完善黨建工作制度,組織好主題黨日活動,努力提升學校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創建學校黨建示范點,提升全體教職工政治素養,為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閑林職高積極打造“三色潤心”(紅色引領、古色傳承、綠色發展)特色黨建工作品牌,成功創建杭州市第三批“清廉學?!笔痉饵c、清廉杭州建設優秀實踐案例?!凹t色引領”即用紅色理念武裝頭腦,夯清廉辦學之基;“古色傳承”即用傳統文化潤澤心靈,鑄清廉辦學之魂;“綠色發展”即用綠色行動擘畫夢想,錘清廉辦學之實。

2.2.秉承立德樹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2021學年,全區中職學校始終秉持“立德樹人”、“質量為本”的教育方針,遵循中職學生身心成長規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根本目標,以培養品德優良、人文扎實、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為核心,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良渚職高踐行“精雕細琢,成就良匠人生”的辦學宗旨,圍繞“育人”中心,站位“職教”大局,以小學校大職教情懷,踐行校園“三精三玉”文化理念。閑林職高秉承“循自然,盡其才”的教育理念,培養“德賢、技嫻、能銜、心閑”的現代職業人,積極打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濃厚氛圍。

全區開展職業教育活動周、“三美人物”進校園、世界技能大賽冠軍進校園、浙江省勞模進校園等系列活動,加強中職思想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廣大師生愛國熱情,凝聚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2.3.注重在校體驗,提高學生幸福感

2021學年,我區各中職學校繼續堅持五育并舉,德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迭代完善,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在校幸福感和參與感。如閑林職高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新要求,總結凝練學生“三雅·四美·五藝+”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創新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打造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及實踐育人“四育”窗口。良渚職高著力打造“匠心琢玉、厚德成器”育人品牌,充分挖掘玉文化內涵,即 “玉不琢不成器”的謙遜治己風尚;“寧為玉碎”的堅韌縝密氣質;“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從我與自己、我與職業、我與社會三方面提煉學?!叭蔽幕死砟? 精益求精——面向自我積極探索反??;精雕細琢——面向職業專一堅定;精誠之至——面向社會謙和奉獻,培養德才兼備型技能人才,同時通過玉鳥、玉琮、玉璧三類玉徽章的進階評價,激勵學生文化養成,促進素養提升。

2.4.升學就業并舉,拓寬學生畢業出路

堅持升學與就業并舉,2021學年全區中職學校學生高職考成績和就業態勢良好。全區1037名職高畢業生,全省前10名7人,前100名41人,本??粕暇€率90.3%,上線率遠超省市平均水平。畢業生就業率達99%,優秀畢業生順利進入西奧電梯有限公司、望湖賓館、大華飯店等知名企業就職。此外,注重人才培養層次和規格提升,除通過單考單招、自主招生、中高職一體化等多渠道實現學生“優升學”外,進一步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改革和長學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今年8月,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名校集團化辦學深化行動啟動儀式上,浙江工業大學與余杭區教育局正式簽約,擬將閑林職高掛牌浙江工業大學職教學院附屬學校,同步開啟余杭職教高地項目建設。

2.5.推進創新創業,夯實學生成長平臺

全區各中職學校依托區域經濟和產業布局,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結合專業和產業發展需要,崗位技能和人才培養需要,加大創業指導,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校內建設創新創業工作室,加大創新創業指導和創新創業教育,注重人才培養專業的跨界性、復合型和發展性。目前,各校均已擁有多個校內外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為廣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鍛造創造更佳的平臺。

2.6.注重技能提升,關注學生職業發展

我區各中職學校以“師生技能大賽”“文明風采”等競賽活動為契機,與學校一年一度技能節緊密結合,不斷探索完善大賽全員參與機制,將大賽內容、標準全域覆蓋教學過程,確保學生人人練習、個個參與,形成“年年有比賽,生生有項目,層層有選拔”的競賽機制,同時借鑒大賽技術標準和高職考試要求,逐步構建實訓、競賽、抽測一體的專業技能模塊考核評價體系。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使各類各項競賽活動成為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推動力。閑林職高在“西泠天元杯”首屆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中獲1個二等獎、12個二等獎、三等獎(高中段最好成績);在中國中學生手球錦標賽中獲得二等獎;在世界無人機大賽中獲得二等獎1次、三等獎1次;良渚職高在2022年杭州市師生職業能力大賽成績輝煌斬獲13金14銀25銅,收獲位列杭州市獎牌榜第四的歷史最好成績。

三、教育教學質量

3.1.優化專業建設,一盤棋統籌全區規劃

統籌考慮全區職高專業分布,并不斷進行優化調整。指導良渚職高結合良渚文化和大徑山旅游資源開發,做大做強原有烹飪和西餐專業,進一步融合現代農業、酒店與管理服務專業元素。指導閑林職高依據杭州市余杭區產業變化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完成從“三大專業集群”到“四大專業集群”的更新迭代。2021學年指導閑林職高完成護理專業籌備與新增工作。

同時,根據《余杭區新建類教育項目三年行動計劃》,占地面積約200畝,81個班、3645人規模的余杭科技職業高中(項目名)將于今年年底動工。2021學年已基本完成選址、專家論證、專業規劃、學校建設方案制定等工作,區教育局結合未來五年余杭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對新建職高及現有職高的專業調整優化也做了初步計劃。

3.2.訂制課程建設,體現本土化和特色化

指導區內各中職學校依托地方區域特色和學校發展特色,精心設計開發多融合、多廣度的課程。良渚職高開發文化育人“4課程”。依托良渚文化宴,形成了立足區域的文化認知類課程、傳承創新的文化技能類課程、跨界合作的文化融合類課程、實踐拓展的文化創意類課程。依托課程,形成了以體驗熏陶為中心的田野課堂,以技藝傳承為核心的民間課堂,以實踐內化為核心的企業課堂,以精研傳播為核心的云端課堂,以認知理解為核心的學校課堂,5課堂有機整合了育人主體、環境、形式、功能。閑林職高通過學科融合、教材融合、活動融合、價值融合、方法融合等不同路徑,開發了一系列“五藝+素養課程”,“五藝+”主要指泡好一壺茶、寫好一手字、唱好一首歌、跳好一支舞、講好一個故事、玩好一類球、下好一盤棋……

3.3.推進教學改革,強化教育教學過程管理

全區各中職學校持續推進課程改革,不斷豐富課程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在課程改革理念上,進一步建構了以職業素質為本位的課程改革目標,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在課程內容上,除了拓展專業相關內容,還增加了跨學科跨專業的選修課內容;在課程設計的途徑上,聯手職教專家、企業、行業共同設計,并進一步保證了學生參與課程改革的決策過程和設計過程;在課程組織實施上,進一步發揮智慧化教學功能,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和反饋,課程組織更為靈活化、教學過程更為動態化。

良渚職高借助校內外名優教師團隊把脈問診,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突破專業發展和教師發展中的瓶頸,有效提升學校教師隊伍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專業內涵建設,促進學校健康快速發展。閑林職高攜手區域內知名企業、高校,共建“三方”協同實訓基地,實現教學環境崗位化,已初步構建了“情境仿真、項目驅動、做學結合、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新生態。學校全面推進專業課教學理實一體化改革,專業課教學由原來的“專業理論課+實踐操作課”轉變為理實一體課,邊做邊學,學做結合,有效達成“做中有學習、學中有思考、思中有引導”的學習目標。

3.4.引進職教名師,做好本土教師培養工作

2021學年,全區出臺教育人才新政,積極做好高層次教育人才的績效考核和獎勵發放,發揮名優教師引領作用。面向全國引培名優教師,注重分層次引進全國優秀教師和青年儲備人才,閑林職高成功招引全國優秀班主任朱周周老師。

本土職教教師隊伍培養上,推行新教師三年浸潤式培養“星計劃”、名優教師“領航工程”,從培訓載體、內容、評價上進行全新變革,讓區內名優教師快速成長;組織師生拉練賽、專業課教師說題說課大賽、技能比武大賽、文化課老師解題能力測試等,確保全員參與、全程公開,全覆蓋落實師能建設新模式;基于教師需求推出匹配教研主題和培訓項目,精準設置課程,精選專家,做好專業引領。通過推門聽課、飛行調研、靶向問診、“全景式蹲點”、“全息式論證”等方式對教師進行精準指導,激發內生動力,助推教師成長。

新增專業教師培養上,通過引進區外名優教師、學校自主招聘符合教育教學要求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等實現專業的快速起步發展,提前做好新教師的招聘工作并統一組織赴企業提前跟崗鍛煉、區外學校培育等;引進大師、工匠、企業優秀技術人員以及民間工藝大師等到校兼職任教,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

3.5.校企協同育人,打造產教融合平臺

職業教育的特點是以產業發展為指引,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符合產業發展所需的具有綜合職業素養的技能人才。

新時代背景下,對于職業教育的學歷、技能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區也在不斷探索通過多種方式、多種平臺協同育人,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規格和技能水平。

一方面,繼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化“引企入教”和“引師入?!?,支持企業深度參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過程,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如支持閑林職高租賃塔基山,并與杭州藝樹園林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塔基山園林實訓基地、區級青少年勞動基地;同時,閑林職高引入上市公司亞龍教育裝備集團的楊鵬遠大師,建立學?!半娞葆t院”。再如良渚職高,吸引李法根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法根、浙江旅游集團餐飲委員會主任屠杭平在校內成立“李法根傳統糕點技能大師工作室”、“屠杭平烹飪技能大師工作室”,依托大師工作室,深化產教融合,有效推進現代學徒制。同時,良渚職高繼續對接塘棲法根糕點食品有限公司、杭州新新飯店,民生藥業等校企合作企業,加強與“余杭區食品藥品監測中心”的合作交流,圍繞“綠色食品檢測”專業,建好“綠色食品”檢測中心,掛牌成立以浙江大學博士研究生鄒明明為主要負責人的“明明食品安全工作站”。

四、國際合作質量

2021學年,受疫情影響,我區國際合作相對較少。良渚職高憑借專業特色,積極承辦由浙江中華文化學院舉辦的“‘海外蒲公英使者’集訓班 ”、德國約翰內斯·阿爾圖休斯高級中學的師生來校體驗中華美食制作等系列培訓活動。閑林職高積極探索教育國際化,開展“國際理解教育進課堂”活動,組織開發國際理解教育校本課程,開設國際理解教育主題選修課。推進“國際理解教育進社團”活動,將國際理解教育貫穿于學生活動中。

五、服務貢獻質量

5.1.服務地方經濟,助力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組織區內中職學校充分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人員培訓的需求,積極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廣泛開展各類社會人員培訓,2022年完成各類社會培訓4929人次。良渚職高聯合良渚遺址志愿者總隊開展學雷鋒 迎亞運 向未來——良渚職高青年志愿者建設良渚遺址公園志愿服務“亞運V站”活動,組成幾個小隊為來訪的游客們做好宣傳、引導、介紹等志愿服務工作。閑林職高以“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項目為主要抓手,堅持服務農村,不斷拓展培訓空間,適應各類培訓對象需求,切實開展好新業態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在職人員繼續教育、新市民素質提升培訓、全民數字技能培訓等系列工作,積極參與街道精品村建設,協力構建校-企-村合作助農計劃,服務美麗鄉村建設。

5.2.發揮專業特色,提升重點人群技能水平

指導區內中職學校結合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優勢,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職業培訓,提升重點人群技能,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如良渚職高堅持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宗旨,彰顯職業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和創新“內聯外拓、資源共享”的社會培訓空間服務社會,憑借學校烹飪、化工、會計、物流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在崗職工、轉崗職工、單位廚師、社區居民等常態化的社會培訓服務。如聯合區內良渚街道教育指導和社區教育中心學校聯合組織余杭區教育系統食堂廚師烹飪培訓。閑林職高立足幼兒保育專業,以幼兒動商教育(幼兒手球)為抓手,開展了系列幼兒園幼兒動商師資培訓活動;立足浙江省電子電工實訓基地優勢,面向社會開展了電工等技能培訓。

六、政策落實質量

6.1.加大生均經費投入,以標準優化保障學校良性運轉

全區職業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實現逐年提高,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增強。全區中等職業學校均已建立生均經費制度,同時進一步優化全區教育系統公辦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機制,針對中職學生生均經費,根據其教學特點和辦學成本等因素確定差異系數,更科學合理地保障學校經費,特別是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匹配度高的專業,有力保障了余杭職業教育的穩健發展。

6.2.組織各項專項排查,以規范辦學助推學校健康成長

注重辦學規范、注重工作落實,2021學年組織高中與成人教育科、督導科、計財科、資產運營中心等職能科室,開展中職學校教材教輔征訂、安全工作、清廉學校建設及專業課教師進企業實踐鍛煉自查自糾、校企合作專項督查、實習生管理工作專項督查等檢查工作,以查促改,以改促進,助推學校健康良性成長。

七、面臨挑戰

7.1.面臨挑戰

7.1.1.挑戰1:專業集群建設不夠健全,全區學校規模偏弱

行政區劃調整前,原余杭區根據產業局部定位專業布局,各職業專業設置實行錯位發展,當時,全區共有54個專業。這為當時全區職業教育的高位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做出巨大貢獻。但分區后,原有的專業格局被打破,原先6所教育局直屬職高,臨平區占4所,我區占2所;原先有54個專業,現僅有25個專業。從專業結構上來看,因原有與數字經濟、智能制造、醫藥護理等相關專業主要布局在臨平區,現余杭區2所學校專業布局不健全,且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裝備制造、科技文創等與余杭區區域經濟發展高度契合的產業領域專業設置幾近空白,無法更好服務本土企業發展和地方人才培養。

7.1.2.挑戰2:現有統籌機制不夠完善,多部門聯動缺乏

2020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浙江省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政發[2020]27號),再次提出要加強與產業行業對接,健全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要充分發揮省發展改革、經信、人力社保、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部門的作用。近期,杭州市教育局牽頭,已在進一步推進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但截止目前,我區職業教育統籌協調機制還不夠完善,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尚未建立,資源未能集中整合、極效利用,極大影響了我區職業教育的高質快速發展及產教融合相關工作的推動和落實。

7.2.對策與展望

7.2.1.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打造余杭區職教高地

加快統籌規劃全區職教資源和專業結構,有序推進新建擴建職高項目進程,引導專業發展布局,推進產教融合互動、智能綠色發展;構建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申報高水平專業五年制人才培養試點;繼續探索書證融通機制,引導學校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進一步提升專業層次,發揮服務優勢。

7.2.2.拓寬升學就業路徑,培育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

繼續加大與高等院校、知名企業的合作力度,擴寬升學和高質量就業路徑;大力推進“職校+高校+名企”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之路,探索長學制人才培養模式,更多地為行業、企業培養高端定制人才,切實保證學生高質量就業和就學。

7.2.3.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活力

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背景下,進一步聯合發改、人社、經信等部門,按照“需求導向、高端定位、服務產業、校企共享”的工作思路,依托現有職高和新建職高,打造實訓中心和培訓基地,面向企業、院校和社會各界提供公共實訓、社會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承接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和行業競賽,提升學校辦學活力和社會服務力。

7.2.4.完善職業統籌協調機制,培育產教融合聯盟

促成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完善職業統籌協調機制,與發改、人社局、衛健局進一步對接行業協會產教融合相關事宜。進一步聯合教育集團、行業協會,圍繞職業學校的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討論,深化選擇性課程改革的實施,完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努力推進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三大對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7.2.5.注重職教氛圍營造,擴大職業教育影響力和吸引力

進一步加強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落實辦好“職業教育活動周”等職教活動,擴大職業體驗范圍,加大對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先進企業、個人和重大成果表彰獎勵和宣傳力度,講好職業教育故事,弘揚工匠精神,展示職業教育風采。樹立職業教育典型,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

附件:1.杭州市閑林職業高級中學2023年(2021學年)年度教育質量報告(發布稿).pdf

          2.杭州市良渚職業高級中學2023年(2021學年)年度教育質量報告(發布稿).pdf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