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農辦、農業農村局(漁業主管局)、鄉村振興局(扶貧辦),廳各單位:
現將《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浙江省農業和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浙江省鄉村振興局
2021年7月5日
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
行動計劃(2021-2025年)
為深入貫徹省委十四屆九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深入實施新時代浙江“三農”工作“369”行動,奮力打造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鄉村振興示范省高質量建成,共同富?,F代化鄉村基本單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高效生態農業質量效益明顯提高,新時代美麗鄉村全域創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滿足,爭創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先行示范。
(一)實現三個“萬元新增”。農業勞動生產率從4.1萬元/人增加到5.5萬元/人,農民收入從31930元增加到4.4萬元,低收入農戶收入從14365元增加到2.4萬元。
(二)實現三個“持續縮小”。城鄉收入倍差從1.96縮小到1.9以內,低收入農戶與全省農民收入倍差從2.22縮小到1.9以內,山區26縣農民與全省農民收入倍差從1.32縮小到1.2以內。
(三)實現三個“基本翻番”。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創建行政村覆蓋率由57%增到100%,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最低收入水平從10萬元增到20萬元,省級善治(示范)村覆蓋率由29.5%增到50%以上。
二、主要舉措
(一)實施產業促共富行動。
1.實施強村惠民行動。研究制定強村惠民專項行動方案,深入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行村莊經營模式,規范發展強村公司,完善“飛地”抱團機制,大力推進強村帶弱村,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蓋,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0%以上。(廳政策改革處。排第一位的處室為牽頭處室,下同)啟動實施農民致富增收行動,統籌推進萬戶農家旅游致富計劃、鄉村百萬屋頂光伏工程等,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林權等入股,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廳政策改革處、廳鄉村振興協調處、廳產業信息處、廳社會事業處)強化村集體經濟富民惠民功能,積極發揮支持帶動小農戶增收和推動養老、救助等公共服務普及普惠作用。(廳鄉村振興協調處、廳政策改革處、廳社會事業處)
2.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組織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廳政策改革處)深入推進百萬高素質農民培訓工程和萬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工程,促進農民創業創新。制定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倍增計劃,制定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政策,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000家左右。(廳政策改革處、廳科教處、廳產業信息處、廳合作經濟處、省農業農村宣傳中心、省農廣校)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強化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比重提高到80%左右。(廳產業信息處、廳政策改革處、廳合作經濟處)。啟動實施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計劃,推廣生產托管、代耕代種等服務模式,加快培育多元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推行土地流轉風險保障金制度,提高規模經營水平。(廳政策改革處、廳產業信息處、廳合作經濟處)
3.深化農業“兩區”建設。實施糧食生產功能區整治優化,嚴格保護8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充分發揮種糧主平臺作用,強化“噸糧標準”“優地增糧”,實施地力提升、設施配套、功能協同項目,確保每年種植一季以上糧食作物,統籌相關資金項目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廳農田建設處、廳種植業處)推進鄉村產業“一縣一平臺”建設,統籌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業強鎮、漁港經濟區、農業科技園等整合提升,建成100個現代農業園區,實現涉農縣省級平臺全覆蓋。以縣為單位梯次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廳規劃處、廳產業信息處)
4.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農業全產業鏈。推進“農業+”行動,健全農業價值拓展實現機制,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培育發展“十業萬億”現代鄉村產業。開展農業全產業鏈“鏈長”制試點,組織梳理農業全產業鏈圖譜,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擔任“鏈主”,推動農業區域特色主導產業打造成為重點全產業鏈,打造百億元以上的標志性產業鏈10條(廳產業信息處、廳種植業處、廳畜牧獸醫處、廳漁業漁政處)。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畜牧、水產品主產區等布局農產品加工基地,優化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引導有實力涉農企業總部、研發機構、加工園區等在縣域以下布局,把更多鄉村產業增值收益留給農村、留給農民。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計劃,建立品牌目錄制度,重點支持地方培育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知名企業品牌,推進“一標一品一產業”融合發展,加大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綠色食品培育力度。規范提升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實施省級休閑鄉村建設,持續推介休閑農業精品線路,打響“浙里田園”休閑農業品牌,休閑農業產值提高到700億元。有序開展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監測。(廳產業信息處、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省農場管理站)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評價監測體系建設,科學設置農業生產效率等監測類目。(廳規劃處、廳產業信息處)
5.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革新。實施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計劃,區分糧油、蔬菜、畜牧、水產等產業,逐個環節梳理短板和薄弱環節,推進專項攻關。(廳產業信息處、廳規劃處、廳種植業處、廳畜牧獸醫處、廳漁業漁政處、省農技推廣中心)牽頭成立適用小型農機具研制推廣協調小組,研究制定小型農機具開發發展專項行動方案,建立我省農機裝備薄弱環節需求和科研導向目錄。實施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行動,分產業、分品種布局若干個農機新產品試驗基地、建設300個區域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加快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廳農機化處與數字化處、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加快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支撐,推動建立與科技、經信等部門及省農科院、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校(所)協同研發推廣機制,參與實施“雙尖雙領”農業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因子與風險防控及亞熱帶森林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布局建設高能級農業科創平臺10個以上,大力培育發展農業科技企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8%。(廳科教處)啟動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推動開展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基因編輯等“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究攻關,培育現代種業企業20家以上。(廳種植業處、廳畜牧獸醫處、廳漁業漁政處、省種子管理站、省淡水水產所、省海洋水產所)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開展百個數字農業工廠試點,推廣無土栽培、汽霧栽培等新型農業種植模式和技術。(廳農機化與數字化處、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啟動健康土壤行動計劃,推廣障礙土壤治理、耕地地力提升技術,全面提升耕地質量水平。(省耕肥管理站)全面推進“肥藥兩制”改革,培育試點主體1萬家,推廣測土配方、肥水一體等模式。(廳科教處、省耕肥管理站、省植保農藥站)推進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一件事”改革,打通農機、農技應用“最后一公里”。(廳科教處、廳農機化與數字化處、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省農技推廣中心、省水產推廣站)
6.提高重要農產品保供綜合能力。實施重要農產品區域布局和分品種生產供給方案,推動優質糧食工程建設,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左右。(廳產業信息處、廳種植業處、廳畜牧獸醫處、廳漁業漁政處)堅持“六化”引領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年出欄生豬穩定在1400萬頭以上,支持大型養殖、屠宰企業建設全產業鏈,發展湖羊、優質家禽等特色畜牧業產業集群(廳畜牧獸醫處、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加快漁業轉型升級,建設一批國家級漁港經濟區,發展綠色健康養殖,推廣新型潔水漁業、稻魚綜合種養、貝藻養殖等綠色養殖模式,創建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50個以上,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200家。(廳漁業漁政處、省水產推廣站、省淡水水產所、省海洋水產養殖所)
(二)實施建設促共富行動。
7.開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持續深化“千萬工程”,賦予共同富裕新內涵和數字化未來元素,高質量打造共同富?,F代化鄉村基本單元。制定未來鄉村建設指導意見,迭代建設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化、共享化和未來鄰里、文化、健康、低碳、生產、建筑、交通、智慧、治理、黨建“五化十場景”,建成一批引領品質生活體驗、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示范性鄉村新社區。(廳社會事業處、省生態能源站)
8.全域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以全面推進全域黨建聯盟為牽引,推廣“大下姜”鄉村聯合體共富模式,推進鄉村片區化、組團式發展,探索黨建統領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機制和路徑。持續深化“五美聯創”,每年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桿縣10個、示范鄉鎮100個、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示范帶20條、特色精品村300個。全面開展“人人做園丁、戶戶講文明、村村是花園”美麗庭院創建行動,美麗庭院比例35%以上。(廳社會事業處、省生態能源站)
9.實施鄉村風貌微改造提升行動。加快“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和修編,實現應編盡編,逐一明確村莊類型,建立村莊發展數據庫。持續實施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創建,統籌推進村莊空間梳理、建筑改造、設施植入、設施標識、桿線序化等,科學植入現代功能,彰顯美麗鄉村的浙江氣質。高水平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配置標準化、公共服務配套標準化、工程建設質量標準化和長效管護機制標準化,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分類處理行政村基本全覆蓋。全面普及無害化衛生戶廁,每年創建省級星級公廁2000座。(廳社會事業處、省生態能源站)
10.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強化與宣傳、文旅、體育等部門聯動推進的鄉村文化建設機制,推動百城萬村文化惠民工程在鄉村落地。積極開展農民喜聞樂見、參與廣泛的農村文化體育活動,打響農民講故事大賽、鄉村春晚等鄉村文化活動品牌。深入推進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活化傳承農耕文化、傳統農耕民俗,持續開展“跟著節氣游鄉村”等活動。(廳社會事業處、省農業農村宣傳中心)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廳直機關黨委、省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11.建設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善治鄉村。深入實施萬村善治示范工程,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級善治(示范)村。深入推進農村黨組織建設,積極配合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提升行動,強化黨組織全面領導村級組織和村級事務的作用,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體系,推動村社班子高效運轉。深化清廉村居建設,完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推進村級組織與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創新。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建設,推廣線上“村民說事”等一批新模式,提升鄉村整體智治效能。(廳合作經濟處)
(三)實施幫扶促共富行動。
12.創新實施先富帶后富“三同步”行動。制定實施先富帶后富“三同步”行動方案,統籌推進綠色發展重點縣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低收入農戶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廳鄉村振興協調處、省生態能源站)對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內的11個縣(市),推行“GEP論英雄”改革。出臺支持山區縣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政策,推進“一縣一策”。更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發展,加強對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區后期扶持。全面推進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廳鄉村振興協調處)對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8萬元以下的行政村開展動態監測。(廳政策改革處)健全進一步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建立分類改善城鄉低收入群體生活的精準政策體系,對有勞動能力的,強化開發式幫促,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對勞動增收能力較弱的,強化“幫扶+保障”,探索建立低收入人群個人發展賬戶,逐步改善生活;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強化兜底保障,提高生活幸福感,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3000元以下情況。(廳鄉村振興協調處、省生態能源站)
13.打造新型幫共體。制定實施《關于加強山區26縣結對幫扶工作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政策,在保持現行幫促機制穩定的前提下,推進幫促工作由部門結對幫促為主向社會廣泛參與的開放式、開發式幫促轉變,完善縣村戶一體幫促機制,構建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大幫促體系。(廳鄉村振興協調處)派強用好第一書記、農村工作指導員和駐村工作組,牽頭推進千個單位扶千村、千個企業結千村、千個僑團(企)幫千村幫扶行動。(廳鄉村振興協調處、廳政策改革處)統籌協調、督促推進高效生態農業、重大項目推進和招引、山海協作、交通水利支持、金融幫扶、科技幫扶、消費幫扶、醫療衛生幫扶、教育事業幫扶、國企結對“手拉手”和民企結對幫扶光彩等重要項目行動,“十四五”期間,每個幫共體通過各種渠道籌集的項目各類資金不少于1億元,每個縣有1個以上的產業飛地。(廳鄉村振興協調處、廳政策改革處、廳計財處、廳產業信息處、廳科教處)
14.構建省內幫促數字化監測體系。加快制定實施省內幫促數字化監測平臺建設方案,在一期低收入農戶監測系統基礎上,進一步打通部門、省市縣數據壁壘,迭代拓展到綠色發展重點縣、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形成省內幫促綜合數據庫、低收入農戶幫促數字化應用場景、結對村幫促數字化應用場景、綠色發展重點縣幫促數字化應用場景“一庫三應用”。創新開展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數字化重大應用場景建設,建立標準化清單化幫促制度,推進幫促對象集成、幫促政策集成、幫促資金集成、幫促體系集成,加快實現低收入農戶幫促需求“一鍵即達”、部門幫促“一單即聯”、社會幫促“一點即上”、幫促工作責任“一查即明”。(廳鄉村振興協調處、省生態能源站)
(四)實施農村改革促共富行動。
15.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全面推開土地經營權抵押。爭取擴大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國家試點范圍??偨Y推廣義烏等地的農業“標準地”改革經驗,創新標準農地制度。(廳政策改革處)深入實施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穩慎探索農房財產權(含宅基地使用權)更豐富的權能實現形式。開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通過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盤活閑置農房10萬幢以上。(廳合作經濟處)配合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在充分保障本村農民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探索村集體將農民自愿有償退出的閑置宅基地和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立健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廳政策改革處、廳合作經濟處)
16.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經營風險防控機制,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體系。實施農民持股計劃,探索集體經濟股權流轉、抵押等實現形式。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制度體系,建立全省一體化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推動長三角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聯網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系統,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廳政策改革處)
17.大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深化“三權到人(戶)、權隨人(戶)走”改革,全面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備案制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堅持穩慎原則,探索推進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在嘉興、湖州等地探索開展農業轉移人口“三權”退出試點。(廳政策改革處、廳合作經濟處)
18.健全“兩進兩回”長效機制。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推進“兩進兩回”部門聯動機制,實施專項推進。(省農辦秘書處)組織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行動計劃,突出培育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引進一批鄉村振興領域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領軍型團隊。全面培育提升鄉村產業經營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萬人和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四支隊伍,促進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鄉村人才體系。(廳人事處、省農廣校)
19.開展海洋漁業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研究制定開展海洋漁業綜合管理改革試點方案,圍繞提升漁船本質安全和漁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漁業資源修復保護、生產安全系統治理等改革創新,探索推進海洋捕撈許可改革、船員培訓發證、老舊漁船強制報廢、漁船分級管理、省以下捕撈許可審批權限調整、限額捕撈等工作,適當放寬職務船員資質取得、試行老舊漁船強制報廢等,構建“漁船投入和漁獲產出雙向控制”的制度框架。(廳漁業漁政處、省漁業執法總隊)
20.開展農業農村投資“一件事”+“明白紙”集成示范試點。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制定土地出讓收入10%以上用于農業農村具體辦法(省農辦秘書處、廳計財處)。率先建立農業農村投資管理數字化平臺,重點圍繞高頻次投資事項場景,編制好農業農村“明白紙”,打造農業最優營商環境。深入推進農業保險提質增品擴面。(廳計財處)健全涉農金融機構和涉農金融產品體系,推廣“無感授信”“整村授信”模式。(廳政策改革處)以“標準農地”和“兩區”等為主平臺,加大農業重大項目招商推介,建設1000個以上打基礎、增后勁的重大項目。(廳計財處)
(五)實施數字促共富行動。
21.加快推進鄉村服務數字化。迭代建設多跨協同的鄉村振興重點應用場景,加快集成建設“肥藥兩制”改革、漁船精密智控、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農村宅基地管理、省內幫促數字化監測、美麗鄉村數字服務、數字畜牧、農民信箱等多跨應用場景,加快構建“鄉村大腦+產業地圖+未來鄉村”建設格局。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推動探索農村公共服務數字化場景建設。(廳農機化與數字化處、廳政策改革處、廳鄉村振興協調處、廳社會事業處、廳科教處、廳畜牧獸醫處、廳漁業漁政處、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省漁業執法總隊、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
22.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推進數字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漁業生產深度融合應用,提高農業生產終端監測和數據分析能力,推進生產經營全鏈條數字化,形成“產業大腦+產業地圖+數字農業工廠(基地)”發展模式,建成數字農業園區50個、數字農業工廠400個和電子商務專業村2200個,示范帶動種養基地數字化改造3000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1800億元。(廳農機化與數字化處、廳產業信息處、廳種植業處、廳畜牧獸醫處、廳漁業漁政處、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
23.迭代升級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建設。依托全省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建設覆蓋全省、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建設1個數據倉、繪制1張鄉村重要資源全域地理信息圖、打造1個數字化工具箱,推進生產管理、產品流通、行業監管、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等五大領域數字化應用,推廣“浙農碼”150萬次。制定實施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數字化平臺建設規范指引。(廳農機化與數字化處、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
三、組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單位要切實提高站位,堅決扛起使命擔當,把推進鄉村共同富裕擺在重中之重,對標對表、壓實責任,建立上下聯動、高效協同、一抓到底的貫徹落實機制。省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成立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廳各單位要密切協同,形成合力。各地要抽調精干力量,同步建立相應工作機制。
(二)加大先行先試。充分發揮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范省機制,聚焦重點領域,積極配合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系統梳理需要授權的改革清單,積極爭取承擔全國性的改革試點、探索示范任務,努力在農村宅基地等土地制度改革、農民權益價值實現機制、農業價值拓展實現機制、城鄉融合體制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形成創新性、突破性制度成果。
(三)清單推進落實。建立健全清單化推進機制,迭代實施重點任務清單、突破性抓手清單、重大改革清單,明確責任處室、實施閉環管理,工作進展實行一月一報。
(四)健全考評機制。結合鄉村振興績效考核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建立健全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的綜合評價辦法。廳各單位推進情況納入廳年度考核;各地推進情況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
附件: 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重點任務清單和突破性抓
手清單》責任分解
附件
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重點任務清單和
突破性抓手清單》責任分解
一、重要指標(5項)
1.全員勞動生產率(農業勞動生產率)。(廳產業信息處)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之比。(廳產業信息處)
3.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廳產業信息處)
4.山區26縣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省平均之比。(廳鄉村振興協調處)
5.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廳社會事業處)
二、重點任務(22項)
1.啟動實施農民致富增收行動,完善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培育10萬名農創客,激活閑置農房10萬幢以上,推進萬戶農家旅游致富計劃,引導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林權等入股企業。(廳政策改革處、廳鄉村振興協調處、廳產業信息處、廳合作經濟處、省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2.全域推進鄉村新社區建設,持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所有行政村實現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創建,建設萬個新時代美麗鄉村精品村。(廳社會事業處)
3.開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迭代升級未來鄰里、現代產業、公共服務、鄉村文化、特色風貌、綠色低碳、鄉村善治等場景,建成一批引領品質生活體驗、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示范性鄉村新社區。(廳社會事業處)
4.堅持穩慎原則,探索推進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廳政策改革處、廳合作經濟處)
5.配合推行人地錢掛鉤、以人定地、錢隨人走制度,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分類管理政策,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新增城鎮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廳政策改革處)
6.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系統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廳政策改革處、廳合作經濟處)
7.深入實施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積極穩慎探索農房財產權(含宅基地使用權)更豐富的權能實現形式。(廳合作經濟處)
8.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通過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廳合作經濟處)
9.配合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立健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廳政策改革處)
10.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組織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立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機制。(廳政策改革處)
11.實施農民持股計劃,探索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流轉、抵押等實現形式,建立全省一體化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推動長三角互聯互通。(廳政策改革處)
12.統籌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現代鄉村產業、村級集體經濟等協同發展,梯次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廳規劃處)
13.實施穩糧保供綜合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漁業、畜牧業轉型升級,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到5.5萬元/人。(廳種植業處、廳畜牧獸醫處、廳漁業漁政處)
14.推進“農業+”行動,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農業全產業鏈,推進鄉村產業“一縣一平臺”建設。(廳產業信息處、廳種植業處、廳畜牧獸醫處、廳漁業漁政處、廳規劃處)
15.健全“兩進兩回”長效機制,實施新鄉賢帶富工程,培養一批鄉土人才。(省農辦秘書處)
16.健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長效機制,實施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組建強村公司,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蓋,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達到50%以上。(廳政策改革處)
17.強化村集體經濟富民惠民功能,積極發揮支持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和推動養老、救助等公共服務普及普惠的作用。(廳鄉村振興協調處、廳政策改革處、廳社會事業處)
18.全面開展城鄉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動態消除危房安全隱患,完善常態化長效治理改造機制,探索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機制,在傳統村落科學保護前提下,深入實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廳鄉村振興協調處)
19.實施先富帶后富“三同步”行動,在綠色發展重點縣推行“GEP論英雄”改革,開展千個單位扶千村、千個企業結千村、千個僑團(企)幫千村幫扶,建立低收入群體標準化清單化幫促制度,強化“幫扶+保障”。(廳鄉村振興協調處)
20.全面推進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深化景寧全國民族地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廳鄉村振興協調處)
21.深入實施萬村善治工程,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級善治(示范)村。(廳合作經濟處)
22.全面加強經濟安全,強化資源、能源、糧食安全保障,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經濟金融風險的底線。(廳種植業處)
三、突破性抓手(4項)
1.新一輪鄉村集成改革。2021年度目標:批復紹興、衢州2市和杭州市蕭山區等16個縣(市、區)為第一批省級新時代鄉村集成改革試點,啟動第二批省級試點申報,擴大農村土地第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范圍。(廳政策改革處)
2.持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2021年度目標:①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5000個、其中新時代美麗鄉村精品村占比達到30%。②新培育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桿縣10個、示范鄉鎮100個、特色精品村300個。③省級善治(示范)村占比達到40%。(廳社會事業處、廳合作經濟處)
3.強村惠民行動。2021年度目標:①全省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達到60%以上。②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95。③農業勞動生產率4.3萬元/人。(廳政策改革處、廳產業信息處)
4.先富帶后富“三同步”行動。2021年度目標:①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5萬元,增長10%。②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收入最低水平9000元。(廳鄉村振興協調處)
分享到: |